临床不合理用药及其药学干涉机制剖析

点击数:100 | 发布时间:2025-07-30 | 来源:www.gfklj.com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8(b)-0057-06

    [Abstract] To create clinical irrational drug intervention mechanism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clinical irrational drug use in further, ensure the safe use of drugs. This study has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explored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accorpng to the status of China's current actual irrational drug use, starting from the related concepts. After the question and the reason for clarifying, the authors try to creat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linical irrational drug intervention mechanism, i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physicians rational drug use level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hospital drug use.

    [Key words] Clinical irrational drug use; Pharmacists; Pharmacy; Intervention mechanism; System

    不合理用药主如果指临床药物的滥用、用过量、选择药物错误、误用等状况。它是相对“合理用药”说的。现在,国内的药物不合理用率占整个用药者的比率较高,且每年住院病人因直接或间接因不合理用药而致使或引发的不好的反应逐年升高,死亡率也居高不下[1]。药学干涉(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主要指药师依据《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所进行的用药干涉活动,包含指导医师用药,准时纠正不规范、不合理用药状况,分别在临床的查房、会诊过程及平常的治疗过程中进行,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干涉机制主要指从体制、政策、监督、医院、环境、药师等方面对临床不合理用药控制综合发挥用途的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其中药师在临床的会诊、查房与平常医师用药的过程中借助药学原理进行指导、监督(即药学干涉)是要紧方面。就其形式来讲,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监督、指导的方法进行,特征是监督-服务;其功能方面,主如果保证管理活动有序化、规范化,具备制约的特征。伴随医院在医疗服务中不断改变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用药监管体系,使得药剂师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药学常识。可见,积极干涉不合理用药很必要,它既能够有效地减少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率,又使治疗的水平、成效得到了保证。本研究拟通过回顾国内有关文献,知道剖析国内不合理用药现象,究其影响原因,汲取国际成功经验,尝试创建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涉机制,以利于国内合理用药的可持续进步。

    1 研究背景

    伴随国内医疗事业的不断改革,医院在医疗服务中不断改变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用药监管体系,使得药剂师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药学常识,干涉医师的临床用药,推进整个用药过程的规范性,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1]。但临床不合理用药仍占据较大比率。据有关报道显示,药物不合理用率占整个用药者的13%~30%[2]。另据统计,住院病人每年有5000多万例,直接或间接因药物不好的反应引起的超越5%,其中约4%死亡[3]。还有报道显示,国内各大医院存在很紧急的用药不合理状况[4-5]。因此,正视不合理用药的近况刻不容缓,怎么样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已经成为全世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2 不合理用药的近况

    通过回顾性剖析2010年1~12月间随机抽取某医院的2200份出院病历,有476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占21.6%;总的不合理用药例次为856次。足见不合理用药近况的紧急性、复杂性。

    2.1 选药

    有些医师对病人缺少系统全方位的检查,有些对药物常识知道不全方位,选择药物不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及药物的适应证进行,与药物的忌讳证相悖,后果不好的。一般表现是适应证未得到治疗、无适应证用药、安慰性用药、忽略忌讳证和不好的反应等现象。如:把影响软骨发育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给不满的十八岁病人用[6];无感染依据却应用左氧氟沙星达10 d,引起高血压病眼底出血[7]。

    2.2 使用方法

    2.2.1 次数 伴随医学科技的进步,药物剂型变化非常快,各种药物出现控释剂、缓释剂,其型剂比普通剂量大,服用1~2次为天天量,而临床仍实行服用3次天天量,药剂量过大无疑。

    2.2.2 时间 医务职员药嘱不到位,病人不了解具体的服药时间。比如:要在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对胃肠道刺激性强的药物,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降血糖药物则要在餐前半小时内进服;每天晨8∶00或者隔日晨8∶00给药法等,而临床实践中对以上需要看重不够。 2.2.3 剂量 有两种状况,即不足或过大。前者起不到治疗用途或产生耐药性,后者可引起有害地方。临床用药需要对个体差异需要看重,因为肝、肾功能减少,药物代谢、排泄减慢,一般老年人用药剂量为2/3~3/4成人量。因为肝肾发育不全,依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是儿童用药剂量的特征;对特殊人群用药的原因在临床实践中总是考虑不足。

    2.2.4 渠道 调查发现,对于轻、中度疾病,能应用口服药物,但因为部分医师过于相信静脉用药疗效,却推行了静脉给药。如此,发生不好的反应的概率较高。

    2.2.5 溶媒 个别医师在选择溶媒时对药物的理化特质知道不够,没充分考虑溶解度、溶液稳定性等。比如:培氟沙星要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缓慢静滴,溶媒不可以用氯化钠注射液、其他含氯离子的液体,不然,易产生沉淀;青霉素类及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在pH 6~7的溶液中较为稳定,宜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不可以与葡萄糖注射液(pH 3.2~5.5)配伍,由于酸性或碱性溶液均可加速其水解。

    2.2.6 疗程 临床疗效与用药疗程过长或过短有非常大关系。比如:因细菌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抑菌剂产生耐药性,用药疗程以7~10 d为宜,一般低于14 d;对于抗菌药物的用法,应该注意在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h。对于抗生素药物的用法,应该注意疗程过短,治疗用途不明显,易产生耐药菌。调查发现,临床用药存在违反上述原则的问题[7]。

    2.3 抗菌药物

    有报道显示,用抗生素的20%~50%都是可疑的,为临床上滥用最紧急的一类药物[8]。抗生素的滥用滋生了很多的耐药菌,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是目前抗菌药物治疗的难题,是药物失效的根源。据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方法不对的151例,其中62例为不适当的给药次数、疗程;36例为不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7例儿童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29例联合应用不合理;17例抗生素服药时间间隔不当或剂量大小偏差[8]。

    2.4 联适用药

    2.4.1 相互矛盾 甲氧氯普胺与西咪替丁两者适用应间隔1 h以上,由于甲氧氯普胺可减少西咪替丁的口服生物借助度;由于在胃肠道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左氧氟沙星和铁剂同时服用可减少左氧氟沙星的生物借助度。而临床实践中没足够注意这类问题。

    2.4.2 毒性增强 在临床上应尽可能防止适用地高辛,不然,会增强地高辛的毒性,进而引起中毒。假如需要适用,必须要严密监护病人并进行血钾测定,假如出现低血钾,要赶快纠正,同时采获得力手段[9]。

    2.4.3 影响代谢吸收 适用后,病人的吸收、代谢会遭到部分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影响,出现血浓度升高、减少的现象。比如:因促胃动力药可缩短环孢素A在胃内的停留时间,非常快进行肝肠循环,加速环孢素A的胃排空速度,导致血药浓度升高的现象。将促胃动力药与环孢素A适用的现象临床实践中存在实例。

    2.4.4 用途重叠 病人常常到医院的两个以上科室门诊就医,会有多名医师给病人开具处方,药物适用的现象常见,药物用途重叠。另外,复方制剂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要且忌与单方药物、与有相同活性成分的复方制剂适用。临床医务职员用药时要特别注意。

    2.5 无适应证用药

    对无明确指征的病人,在临床实践上常有,比如复合维生素、营养药、强壮药、止痛剂、退热剂、激素等的滥用。外科围术期,大夫常常预防性地给病人用药,但病人当时没有用抗生素指征,即为无适应证用药[10]。

    2.6 中药

    中药表现比较紧急的不合理用药状况主要有以下四种:

    2.6.1 不合理联合用中西药 中西药联用,二者相互用途复杂,易发药害现象。临床实践中存在不少有例可循的病案[11]。

    2.6.2 超疗程或长期服药 但凡药物都存在偏性,服用久了就有导致伤害的可能。比如:长期服用黄药子可能引起中毒性肝炎;长期服用黄花夹竹桃会发生洋地黄蓄积中毒;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会引起白细胞降低。

    2.6.3 超剂量服药 需要严格控制剂量,不然,有害地方易发。比如:过多服用人参易引起中毒;过量口服肉桂易引起血尿;内服黄芪过量易致剧烈肢痛;煎服威灵仙过量易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等[12]。

    2.6.4 药证不符 临床将脑血康胶囊用于脑出血的病人,就是典型的例子。脑血康胶囊常用于治疗脑脉癖阻所致中风病,它的药物组成为水蛙[13]。

    3 不合理用药问题是什么原因剖析

    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根源,概括来讲有“社会”、“药物”、“病人”、“医务工作者”四个方面。

    3.1 社会方面

    3.1.1 国家药物政策 现阶段,未能全方位合理地协调医药各方的利益,是国家药物政策存在较多不合理性的突出表现,很难确保合理用药。与为了指导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用及保证适当的药品价格的国家药物政策不符。

    3.1.2 监督管理 中国现阶段的医疗体制还不完善,虽然早已开始推行分类管理药品,但受制于客观条件,很多要紧的药品管理规范没被严格遵守和实行,药师职位形同虚设。药品广告管理不规范,医疗卫生系统以药养医行为常见存在,违规售药的现象数见不鲜[14]。国内对于处方类药物的管理不规范,限于客观原因,导致很多的处方药物都可以随便获得。可见,发生自我用药不适当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15]。

    3.1.3 不真实广告 伴随现代医药科技的高速发展,新药研发的效率大大提升,各种“新药”不断涌现,可是在国内真的具备疗效优越、用途革新的新药却屈指可数。现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所谓的新药,事实上是通过增加适应证、改变剂型、改变用药渠道的方法使旧药品变成“新药”,或通过抢仿海外到期的非专利保护药品。它们为了飞速占领市场,不真实广告成为诱导病人主要形式,使病人盲目滥用药品、对号入座。 3.1.4 传媒业缺少自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单纯经济利益,个别传媒组织违法刊载不真实药品宣传广告,不考虑国家法律及行业道德、大家的健康安全,加剧了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3.2 药物

    药物有其自己的物理化学性质,每例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病情都有差异,因此对症下药是良策,若一味求新求贵,只能让病情加重。另外,在联合用药物时,因为不同种药物之间会发生药性冲突,因此联适用药或许会产生不好的反应。所以,要保证让每例病人都可以对症下药,医护职员在临床用药时就需要熟知各种药物的性质。

    3.3 病人

    作为药物的直接用户,各种不合理用药状况常见存在,主要有以下表现[16]:

    3.3.1 缺少医药常识 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加上病人的医药常识不足,在农村一些区域,用药不适当的现象常常发生。

    3.3.2 文化素质低 因为病人文化素质低,由于短期服药效果不好,有些不遵医嘱不可以正确用药,有些擅自停药、换药。

    3.3.3 就医不知情 医师因对病人在多家医院就医不知情,所以对其用药史缺少知道,这样的情况下重复用药的状况可能发生。

    3.3.4 用药达不到全疗程 有些贫困病人常常因药费昂贵,用药办不到全疗程。他们或用家人、朋友剩余的甚至或过期的药品;或从其他渠道或网上购买药品,根本保证不了水平;相反,有些经济情况较好的病人一味追求进口、高价药,偏见地觉得用药越贵成效越好。

    3.4 医务工作者

    如今的医务工作者因为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也不可以够保证医院用药的合理性,具体从“药师”、“医师”“护士”的角度来看:

    3.4.1 药师 不合理用药由药师引起的主要表目前:①药嘱不清,药物的适应证、用法在发药时没向病人交代了解;②药学专业常识缺少,对新药常识培训少,没准时学会。

    3.4.2 医师 (1)责任心不够:①急于求成,临床急功近利,随便增加用药时间、疗程,加强剂量,一直误觉得新特药物成效好,抗生素滥用、联用,引发了药源成人两性疾病、细菌耐药性,耽误病人治疗。②开错处方,包含写错药品、剂量、规格、使用方法。(2)用药习惯:国内的临床医师,不少人把经典资料上所刊载的经验、行内专家所教授的理论作为其用药习惯[17]。而事实证明,不少用药经验,非经过临床检验,不可以改进、健全,照本宣科是不科学的。(3)专业常识不足:①对药物的成分、含量、药理、配伍忌讳不了解,要增强药物的疗效,会出现药物抑制、重复用药现象发生;②面对疾病复杂的病人,有些医师在临床开药时,把治疗单一症状作为重点,而没兼顾到病人的其他疾病,或许会产生不良反应或使之恶化;③各类新药伴随医药科技的飞速进步,不断诞生,使医师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有些医师对新药的认知、临床经验不足,致使用药错误的现象发生[18]。(4)利益驱使:①开药迎合病人需要,在看病时有些病人总是指定药名,有些大夫不考虑其对症与否,为其开药;有些病人只须治疗成效,不在乎药品价格,大夫据此不考虑药品的合理性,只开进口药、贵药,导致不合理用药。②在给病人开药时,有些大夫只从个人经济利益或单位利益出发,根本不考虑病人的病情,让趋利的一边倒处方泛滥[19],这种开药办法增加了病人的负担,也很大地增加了用药不适当的概率。(5)重压大,医师忙,没时间更新药学常识、全方位知道病人的状况,给病人诊疗的时间太短,不适合的药物治疗可能发生。

    3.4.3 护士 ①药品专业常识不足:病人平时用药和平时护理都是护士的基本责任,一些护士对药学常识学习不够,有些不熟知病人药物的保存、用时的配置;有些不了解药品用法、需要注意的地方,使病人的用药安全成问题。另外,有些护士弄不清一些药品的定义,有些看不明白外文药品的批注,同样不利于临床的合理用药。②不看重医嘱:护理病人时注意力不集中,使大夫的用药策略实行不正确。比如,有些不可以正确学会病人的用药间隔时间、用药渠道错误或药品忌讳记不牢。这类无疑会干扰病人的合理用药。③缺少责任心:护理病人时,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够,粗枝大叶,给错药的现象不断发生,不可以督促病人在正确的时间服药,使药效减少。

    4 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涉机制

    药师对临床医师用药进行药学干涉,可为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可以使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概率减少,使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降低、医疗的水平提升[20]。

    4.1 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体制和规范,达成形成相应机制的目的。

    4.1.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国家、社会层面都需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行业的体制改革,要健全基本药物推广、管理特殊药品、分类管理药品规范,加快医药分业管理进程,整顿药物流通秩序,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对处方药品严禁宣传和推广,强化医疗机构监管及行业自律,形成好的合理用药的社会环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使合理用药的重要程度和迫切性进一步为全社会所认识。

    4.1.2 达成“医药离别” 应加快医药体制改革的节奏,加强财政投入的力度,还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真相,在医疗机构系统,推行“医药离别”体制,改变医院以药品收入为主要收益来源的近况,使这只致使不合理用药产生的无形之手永远消失。

    4.1.3 发布相应的执业药师法 在加大行政监管,促进医药行业守法自律经营的同时,政府应早日发布国内的执业药师法,保障执业药师在药品经营、用中的执业地位,真的地贯彻、实行“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监督、调配,提供用药信息和咨询,指导合理用药,测试治疗药物、评价药品疗效”的职责。

    4.2 国家政策

    对于国家来讲,从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制定上要进一步对合理用药予以关注,对容易见到病临床路径也要同等关注,对国家基本药物规范的全方位落实要积极推行。不少国家的经验告诉大家,因为政策差异,目的、利益的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医药卫生界就单一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成效非常难达到预期。笔者觉得,为了防止对责任、目的、需要的认识差异,克服部门、政策、手段间对立现象的发生,要立足于从大体上确定医药卫生的目的来制定国家药物政策,还要与整个医药行业的具体实质契合,便于协调统一,卫生保健每人共享的目的就能顺利达成[21]。 4.3 行业监督

    加大行业监督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基本任务,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地深化是达成行业监督目的的基本渠道。

    4.3.1 加大适当的用药规范 要打造适当的用药规范及行业职业规范,需要对临床医师、药师、其他医护职员用药办法、原则进行强制规范,力争把大处方、药物滥用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4.3.2 药品监督管理的协作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一方面积极配合各级医疗机构,加大合作;其次要强化对他们的管理约束,加强行业的监管力度,执法要严,促进行业机构形成好的自律作风。

    4.3.3 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要加大对药品生产、销售每个环节的规范,加大对医药代表、商家的管理,对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需要进行严厉打击,把“三公”原则真的落实到药品招标过程中,严防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4.4 行政监管

    对各级各类医院临床诊疗、用药行为的规范、监管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责、任务,需要尽职尽责,完成任务。

    4.4.1 价值观导向 医疗机构应强化现代药物治疗学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净化医务职员的灵魂,要明确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是不对的,从病人利益出发,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需要坚持“安全、有效、经济、适合”的合理用药原则。

    4.4.2 打造临床用药系统 医疗机构要打造一套可行的临床用药系统,加大管理临床用药、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在临床治疗中要高度看重药师药学干涉用途的发挥。

    4.4.3 打造检查、监督、评价标准 “评价医疗机构是不是合理用药的指标”由WHO推荐,可以在平时的临床监督、评价中将它改造调整、应用。打造大夫信誉档案,对大夫的合理用药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在资格认证、职务(称)晋升中发挥效力。

    4.4.4 积极拓展药品不好的反应监测 准时做好药品不好的反应报告。医药部门要看重并积极推行临床用药监护,要准时分类、登记、交流不适当的平时处方;要采取多种办法进行不好的反应监测,主如果全方位系统地监测量大的、新进药品及抗菌药品;医院要做到组织、职员、手段、重大事故处置预案“四落实”,真的在医院落实合理用药[22]。拓展药品不好的反应的监测,同样不能离开药师用途的发挥,从获悉采集、报告,都不能离开药师。

    4.5 各级各类医院(药)部门

    4.5.1 组建合理用药委员会 医院要立足本院实质状况,制定药事管理委员会规范、合理用药规范,组建专门的合理用药委会,负责用药指导原则、处方管理、病历剖析、检查、监督、反馈、整改等工作,对规范、监督临床用药行为做好规范保障。

    4.5.2 打造临床药师规范 每科室设立临床药师职位,指导临床药物合理应用,对于容易见到不合理处方缘由进行按期剖析、指导,一同参与临床处方的制定、药物选择。药师的指导要深入到临床用药过程,随时给予药学干涉,提高用药合理性、规范性,有效保障病人的治愈率[23]。

    4.5.3 培训交流 为达成合理用药的目的,准时纠正医师的用药观念,各级各类医院(药)部门要常常组织专家进行提升医师合理用药方面的新常识,特别是新药方面的讲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24]。在医院内部进行学术讨论会,以“合理用药”为专题,准时为医师们的用药经验交流提供平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用药原则,按期学习提升药学常识,对本科室新进药物品种进行集中学习、考核,对于药物常识、临床应用考核不合格的临床医师进行停岗学习[25],务必使处方开据职员知道常用药物的临床用法、用范围、用注意等药学常识,打造医院内部浓厚的学术环境。在搞好培训的同时,各方面的交流活动也非常重要,需要积极拓展。要给有关职员、国内同行、海外专家创造交流机会,使行业内新的用药常识、经验为大伙所共享,整个行业的临床用药水平得以提升,促进合理用药的进步。

    4.5.4 加大医院大夫医德教育 通过念书、先进代表表彰等方法加大医院大夫的医德教育,严惩收取药品回扣、开据大处方[26]等恶劣行为。

    4.5.5 加大合理用药宣传教育 一方面,就合理用药而言,要大力宣传药品管理办法,搞了解基本药物的定义同合理用药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加大对病人的宣传教育工作:①要严格按时服药,遵守医师、药师的处方,严禁改变药物或剂量,预防不好的后果发生;②鼓励病人积极参加一些合理用药、健康管理等宣传活动,用药常识增量、基础医药常识水平提升;③病人在服药时,应积极配合护士,坚决实行医嘱,防止用错药。

    4.5.6 积极拓展药学监护 ①强化药学信息服务:医院药学部门要常常采集整理国内外有关信息,如药品的不好的反应、合理用药常识、药品的相互用途、疗效、研究、评价等,依据疗效、安全、成本的原则,打造和维护医院处方集,要以病人为本。撰写药物用需知、临床药学通讯也不失为药学信息服务的有效渠道。②用药咨询服务:主要包含门诊药店和住院药店。其中,处方药的用法交待、病人用药的其他咨询是前者的咨询内容。后者的咨询内容包含:药品的使用方法、剂量、配伍忌讳、不好的反应,咨询方法以电话为主,实行主体是护士;药品有哪些用途机制、名字、正确使用方法、察看及早期发现不好的反应,咨询方法是深入临床科室直面病人,实行主体是药师。

    4.5.7 制定处方审核标准,落实处方点评规范,点评结果进行全院公示 把处方的水平列入临床每个科室的考核内容,打造处方审核奖惩规范,将临床大夫处方合理性状况和绩效奖金挂钩,处罚不规范处方所属大夫,可分为警告、限时整改、处方权中止、处方权取消、用降级、证书吊销等级别。

    4.6 药师

    干涉临床不合理用药是药师的要紧职责,对保证医院用药安全、提升医师合理用药水平意义重大。药师既要做好处方审核、调配工作,又要强化药学服务的理念,深入临床药学一线,指导医师对病人合理用药。(1)学会药物的入门知识是对药师的基本需要。药品的产品名、通用名,成分构成、药理、剂量、不好的反应、忌讳证等基本知识药师需要学会,要做到不乱开或开错药,能对症下药。(2)对病人病情,药师应该注意察看,预防发生差错事故;对医师在临床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药师要准时检查,指导其合理用药,促进其用药水平的提升[27]。(3)药学干涉内容:①药的使用方法、用量是不是适合,病人有无出现不好的反应;②没适应证用药,适不适合联适用药;③给药是不是重复,药品选择是不是符合病人的实质病情;④是不是了解药物的相互用途及配伍忌讳,确保用药的合理性,联适用药是不是科学、合理;⑤医嘱是不是了解了解、易懂,如用药时间、办法、忌讳、服药后的正常反应等。(4)药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学习业务,提升对处方水平的审核能力,严格根据操作规范进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用药差错率降到最低。(5)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是药师的基本职责和义务,一方面要对病人普及合理用药的入门知识,了解合理用药的意义,其次要告诉病人不合理用药的紧急性[28]。(6)医疗机构要履行职责,加大药师的临床实践。医疗机构要从思想上引起看重,制定有关的规范,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把药师的临床实践落到实处,使药师参与临床用药、药物信息咨询、药物监测等活动。达成两个“三位一体”(药师、医师、病人;药师、医师、护士)结构,为监护病人的用药安全提供靠谱保障。 4.7 社会有关各界的支持

    有效的不合理用药干涉机制,同样不能离开社会有关各界的支持:①遵守国家法律、行业操守是大众传媒的责任和义务。不但对违法违规的医药广告要坚决拒载,而且对有关合理用药的科普文章要大力宣传,促进公众合理用药的意识不断提升。②涉药机构要积极宣传合理用药,以社区、街道、工厂、农村、学校为阵地,拓展宣传咨询活动,促进群众走出“凡药必能治病或有益于健康”、“用药总比不需要好”的误区,树立病人自我合理用药的意识。

    5 小结及展望

    合理用药,既需要医务职员的努力,又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既有非常强的专业技术性,又有非常强的政策性,可谓为系统工程。所以,要促进合理用药,就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手段,运用系统论的看法、办法、技术,调动每个方面的积极性,打造有效的不合理用药干涉机制。机制的构建不是简单、绝对的,而是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体制改革、国家政策、行业监督、行政监督、各级医院医药部门、药师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不同侧面、不同层次需要互相联动,取长补短,聚为合力,达成超越,对做好合理用药工作意义深远。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